走进礼拜堂,一眼就能看到科莱奥尼的身影:他身着游行盛装骑着镀金木马,头戴大帽子,手里拿着指挥棒。这个雕像摆在礼拜堂中间的高处,那里还有两个叠加放置的棺椁。
这里的设计同样体现了科莱奥尼的企图:希望盖过宗教的力量:阳光穿过玫瑰窗照亮了雕像,但礼拜堂的祭坛,却被塞在了右侧一个比较阴暗的位置。科莱奥尼就躺在下面较大的那个棺椁中,上面的那一具则躺着他的妻子迪斯比(Tisbe)。乔安尼·安东尼傲·阿玛多为他们夫妻创作的雕像,堪称大师之作。
在描述基督受鞭刑的浮雕板画中,再次出现了科莱奥尼的身影,他带着头盔,手拿火炬。
在左侧的墙壁处还有一个棺椁,虽然风格更简谱,但却雕刻得异常细腻。棺木上方是一个平躺姿势的少女雕塑,以柔美的姿态进入永生:这是科莱奥尼 15 岁就离开人世的女儿米蒂亚(Medea)。阿玛多以非常感性的笔触描绘了这个少女的形象。
威尼斯画家乔凡尼·提埃坡罗创作的一组壁画,位于在礼拜堂圆顶的基座位置。他也是 18 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。后人对礼拜堂进行了翻新,这些壁画也是这次翻新添加的作品。这次翻新后,原来的文艺复兴风格被明亮而轻盈的洛可可风格取代,将室内空间变成了不同形状和光影的融合体。在这里,即使最残酷的情景中也呈现出戏剧效果,比如《被斩首的施洗者约翰》(Beheading of John the Baptist)中,就可以看到一只讨人喜欢的小狗,视图吸引心烦意乱的萨洛米(Salome)的注意。
在博洛尼亚(Bologna)画家克里斯比(Crespi)绘制的《停住太阳的约书亚》(Giosuè che ferma il Sole)中,继续着对科莱奥尼的赞美,将他与这位圣经中的领袖相媲美,为它赋予了超自然的神力。
最后介绍一则小趣闻: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,人们都没有找到科莱奥尼的遗体。直到 1969 年的一次探测工作发现了他的安息之地。你知道在哪里吗?其实就在他应该呆的地方:下面的棺椁里,只是躲在了设计巧妙的隔层中。